2013.07.01 第 240 期

學術研究與臨床工作之美妙連結

臨床藥學研究所二年級 唐筠雯

 

臨床藥學研究所從今年二月起推出「探索研究」之系列演講,特邀本校名譽教授內科腸胃專家林肇堂博士揭開序幕。林教授以其豐富學養、深厚臨床實務及令人景仰之學術成就,深入淺出又風趣的方式,快節奏地從縱(深)、橫(廣)各面向闡述臨床研究,對身為學生的我而言,如同經歷一趟臨床研究之旅程!期許自己未來成為臨床工作者後,也能實踐藥學領域之臨床研究。

 

圖一:林肇堂特聘教授(右)演講過程與聽眾
提問之互動情境;攝
102220日。

 

「臨床研究」係醫療執業者根據臨床工作所見,為探索假說及解決臨床問題所做的努力;臨床研究之進行步驟,首重於臨床鑑別有意義的研究問題,後須經擬定假說、選擇合宜的研究型式探索問題、收集樣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等一系列過程,進而達成研究目標。林教授團隊之研究範疇極廣,演講中所引述之文獻均係其研究成果,依發表形式而言,有病例報告、病例系列、原著、綜論等。以新近發表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之案例報告(2012;366:13)為例,係全球首例以「生動」影像呈現錫蘭鉤口線蟲(Ancylostoma ceylanicum)正鑽入人體腸壁且吸取血液之實證,此篇並同時提醒醫療人員,不可輕忽犬傳人之寄生蟲感染。然而,林教授也提醒我們,病例報告之研究有可能隱含選擇偏誤而難以推估該疾病之盛行率。是而,各式研究方法之特點與限制,研究者務須了然於胸,以助有效選擇合宜型式探討問題,如能更進一步善用新技術或儀器、跨學門合作研究(如醫學與流行病學)、多中心臨床研究等,方更能有突破性發現並為臨床工作開拓契機。

臨床問題的意義或重要性之鑑別,往往有賴臨床研究者之知識與經驗累積及發掘問題之敏感度。演講過程中,林教授以自身諸多饒富意義之臨床研究實例,帶領我們綜覽臨床研究重要概念;其團隊早在1997年,已發表基因變異與胃癌相關性之研究,也探討胃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與癌症期別之關聯(Gastroenterology 1997;112:1457-1465);2012年則更深入探討H. pylori根除治療對於減少胃萎縮之正向效益(Gut 2012; doi:10.1136/gutjnl-2012-302240)。另外,林教授也引領我們將研究素材之觸角延伸至蛋白體、基因體、microbiotome、健保資料庫等,更啟發將當前重要的生物醫學或公共衛生議題,思考納入探究主題的可能性。

這場演講,綜論「醫學研究」包含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轉譯研究,進而以臨床研究為主軸,細數各類型研究相關主題,自了解疾病成因、發展診斷方式、改寫藥物治療準則等,精闢地道出各臨床研究的發展時空與成果,激勵我們對於臨床研究之興趣,感謝林教授帶給我們如此精彩的演講,著實獲益良多!未來,歡迎各界先進蒞臨參與臨藥所之研究系列演講,期待著臨床工作者與基礎研究者間,於每次演講皆能相互激盪出美妙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