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1 第 243 期

研發SC-43STAT3抑制劑及SHP-1增敏劑)

成為肝癌治療新藥

 

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

陳昆鋒 主治醫師兼任副教授、戴瑋恬 博士後研究員

 

肝癌盛行於全世界,並且為臺灣發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之一。早期肝癌的治療以外科切除為主,但是大約只有百分之2030的病患能夠以手術治療,對於晚期肝癌或手術後復發及發生轉移的病患,化學治療為主要的療法。雖然,長久以來的化療成果並不顯著,分子標靶藥物卻在近年來為癌症治療注入一股新的希望。2007年,Sorafenib成功成為第一個由美國FDA核准上市的小分子標靶肝癌治療藥物。Sorafenib作用於多種分子激酶(a 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的功能抑制,有效控制腫瘤細胞增生。

最早,我們致力於研究如何克服肝癌細胞對於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的抗藥性。我們發現有效的併用Sorafenib,可藉由降低STAT3 於細胞訊息傳遞路徑中的活化,以達到細胞凋亡的作用,並和TRAIL有明顯的加乘作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0)STAT3 是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其下游訊息可活化一系列負責細胞增生及存活的蛋白,在許多腫瘤細胞中被認定為一個重要的致癌分子。Sorafenib對於STAT3的抑制作用,引起我們的興趣,而探求此一抑制作用是否和Sorafenib本身的激酶抑制效應有關。在和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蕭崇瑋老師的合作之下,我們設計了一系列小分子Sorafenib 衍生物,雖具有原始架構,卻移除SorafenibKinase競爭的主要官能基。意外發現,雖然此一系列衍生物最具代表性的小分子SC-1,無法抑制Raf-1VEGFR2Sorafenib作用的主要標的,卻可以達到和Sorafenib相當的肝癌細胞生長抑制作用。在小鼠肝癌模式中,我們更發現衍生物SC-1有優於Sorafenib的表現。SorafenibSC-1除了對STAT3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更藉由提升STAT3之一去磷酸酶SHP-1的活性來達到抑制訊息傳遞之功能。此一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1),並由SHP-1/STAT3相關的訊息傳遞路徑出發,為Sorafenib的應用帶來嶄新的契機。

雖然Sorafenib為唯一肝癌標靶用藥,卻以非常有限的成效反應於臨床病人中。近期幾項和Sorafenib同類的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 (TKIs)大型人體臨床試驗,如Sunitinib, Brivanib等雖然具有更優於Sorafenib的抗血管新生能力,卻無法在臨床試驗中呈現比Sorafenib更好的存活率,這兩個第三期臨床試驗終宣告失敗。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試驗之中SunitinibBrivanib並無提升SHP-1活性及抑制 STAT3之作用。除了Sorafenib之外,我們在同類的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中,也發現正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的Dovitinib具有和Sorafenib相似的分子機制,可藉由提升SHP-1活性以抑制STAT3來達到抵抗肝癌細胞之作用(Mol Cancer Ther 2012 & Biochem Pharmacol 2012)。我們一面探求Sorafenib作用於SHP-1/STAT3的分子機制,更希望以SHP-1增敏劑或STAT3抑制劑的角色出發,研發及合成更具潛力的Sorafenib衍生物以抵抗肝癌。

在此,我們由SC-1累積的結果,已研發104Sorafenib衍生物,並於其中篩選出較 Sorafenib更具潛力的SC-43 (IC50 for sorafenib in HCC cell lines: 6.8 μM; IC50 for SC-43 in HCC cell lines: 0.5 μM)藉由更強勢的提升SHP-1活性以抑制STAT3訊息傳遞,SC-43於肝癌細胞株及肝癌原位動物模式中,皆有較Sorafenib更為明確的存活率延長與抑制腫瘤增生的效應。進一步,我們更發現SorafenibSC-43,可直接和SHP-1結合並削弱N-terminal SH2 domainC-terminal catalytic PTP domain之間的分子內自體抑制作用(autoinhibition),以有效增加其去磷酸酶之活性(Hepatology, in press)

 

 

為延續相關研究,將最具有潛力的Sorafenib衍生物SC-43施行於臨床試驗,我們後續將投注心力於下列四點:(1)提出更詳細的分子機制,以確認SC-43為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Lead characterization)2)藉由SC-43的研究,我們將探索合適的生物標記和適合的藥物併用試驗,以助於未來SC-43於人體試驗時的設計應用(Study for clinical strategy)。(3)同時,我們也將繼續合成更多的候選藥物,以尋找更具潛力的STAT3抑制劑及SHP-1增強劑(Lead optimization)。(4)備齊IND申請所需實驗數據及文件,期望推動SC-43 (或其他候選藥物)於人體試驗之研究(IND-enabling study)。由衷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研究工作可以作為未來臨床試驗的學理基礎,協助臨床醫師找出預測藥物效果的生物標的(biomarker),並藉由更準確的標的合成研發更具潛力的小分子標靶藥物,以提供肝癌的個人化醫療,針對不同的致病因素給予正確有效的治療,來延長病人的存活。

 

陳昆鋒醫師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