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第 244 期

人文與醫學體驗學習的心得

醫學系二年級 李鴻瑋

 

記得去年剛進大一時的青澀,以及曾經在迷惘的選課網上思索著要修哪些學分。在不知道實質上課內容的情形下,我懵懵懂懂的就來修了這門「人文與醫學體驗學習」。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門課與微積分、普通化學等基礎學科相比,帶給我的更多豐富的學習經驗,也留給我更多深刻的回憶。

一開始知道人文醫學體驗學習這門課的進行方式,是以學生分組,在一個抽象、大概念的主題下自由決定進行課程形式時,其實還蠻慌張的。在知道自己是第一組設計課程的學生,要在一個月內想到適合主題的相關課程時,真的蠻迷惘的。加上對於剛升上大學的我而言,對這類的討論課程實在沒有太多的了解,但又希望找到夠特別、夠有創意的上課方式,因此與同小組的同學一起上網到處找資料,希望能夠找到適合大家輕鬆吸收醫學以外的知識,開闊大家視野的主題。最後,我們小組在松山文創園區安排一場簡單的觀覽,也有機會聆聽陳彥廷設計師的一場演講。園區內的各種作品不但有介紹世界各區的設計風格、有特色與獨特設計理念的作品,也跨越時代的變遷,介紹了台灣自30年代開始的家電設計發展,讓我們同時看見:設計與發明在時間與空間的尺度上能有如此的多樣發展。俄羅斯娃娃造型的椅子不僅發揮了收納的功能,也同時兼具趣味性;有消毒滅菌功能的公車握把,也許能夠在生活愈來愈擁擠的都市生活中,發揮避免傳染病擴散的功能;有放大鏡功能的藥盒上蓋,降低了老年人粗心吃錯藥的機率。種種創意都能將生活中既有的物品加以設計改良,的確讓我大開眼界。陳彥廷設計師的演講也是不斷地給予我許多靈感上的啟發:各種極具巧思的設計作品,即使只是一張海報,都可以蘊藏著許多創作者想傳達的思想。陳設計師在演講裡說過一句話:「Be true to your work, and your work will be true to you.」好像在提醒著我們要忠於自己的初衷:無論自己身在生活中扮演任何角色,都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生命中邂逅的所有人、事、物。

當時的指導老師陳慧玲老師特別又多安排了讓所有參與這課程的同學到台大兒醫大樓參觀並心得分享的機會。兒醫大樓的整體設計的確是有別於一般醫院,營造出的是一種溫暖而親近的氛圍,有別於一般大醫院給人的嚴肅氣氛。我想,這就是巧思運用與設計的力量吧! 設計,就像用不同的方式來做表達,將已存在的概念或是物體,賦予新生命,讓人們看見不同的面貌。一樓大廳的滾球樂園、地板上彩虹般的各色設計、紙雕般的牆面、以月亮圓缺與天文為主題的走道無不散發出一股童趣,讓小孩不再將醫院視為冷冰冰的白色巨塔而心生畏懼。

這樣的一次課程設計與小組討論分享,是我上大學後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學習經驗。雖然規劃不甚完美,尚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但真的讓我看到很多坐在教室裡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知道:「設計」雖然與「發明」不同,卻可以改變我們看東西的角度,增添生活中的萬種風情。更重要的,是這次的活動讓我看到了許多課堂外的風景,也看到了一些與醫學的創意結合,例如:滅菌公車握把等等。

一個學期下來的人文醫學體驗學習課程,我們觀賞電影【危機總動員Out break】來探討各種傳染病的防治問題、假設情境以試著從扮演不同的電影腳色來表達自己對於傳染病疫情議題的各種想法;還一起到北投踏青、拜訪私人藥草園,看看各式香草、藥草,了解其與醫藥的關聯;也聽了另一組到安寧病房做訪談的同學做的一些心得分享,也探討生死議題和宗教信仰在醫療中所扮演的腳色。各種有趣輕鬆的上課方式與內容,著實讓我受益良多。可以學會自己試著主動去蒐集資料統整以外,也學會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觀察一件事情。也因為這堂課,讓我更喜歡去看看與醫學相關的人文與社會議題,做一個完整的「人」:去關心、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學會從中體悟出一些心得。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學期和少少的五次上課,但每一次的上課內容至今依然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之後還有機會可以修習類似的課程,我想我會想要再來,因為這門課讓我看到了醫學生教育活潑、逗趣的另一面,更讓我體悟到除了自然科學以外,要成為一位好醫生應該要具有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