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1 第 251 期

古早楓城雪泥鴻爪()

  醫學院退休職員 西礁子

 

七、學生活動中心暫寄二號館(民國75年底~78年底)

O年代中期筆者才初到院服務,偶與楊照雄院長、鄭聰明主任三人同車到校總區開會,途經新生南路三段龍安國小,猛一抬頭看見該校學生活動中心聳立在校門後右側,是一棟三層樓高的建築,頓時令吾等三人同聲感歎,醫學院之學生活動中心已失去蹤影十有餘年矣!(自60年代初期~70年代中期)學生課外社團活動有如吉卜賽人居無定所,隨處流浪,實在已經零散得不成體統。

於是楊院長不日下達指示,將尚未整修之二號館交由學務分處整頓作為臨時學生活動中心,當時課外指導股長兼任學生活動中心主任就必須馬上挑起擔子來,將二號館尚能使用的空間整理出來提供學生活動使用。首先把二樓以往院長室右側房間安排為合唱練習音樂室,左側及中間空間讓綠野社擺起畫架重起爐灶習畫,把一樓原先訓導分處那二間辦公室安排為社團排演室及會議室,那些房間原本都堆滿廢棄之破舊桌椅及雜物,好不容易僱請到一個校總區夜間部男生為全職工讀生來幫忙整理,並借用解剖科員工廖國泰先生工餘空檔來打理,連同筆者總共三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活動總算是有了一個小窩,後來也把一樓大廳整理出來,作為中午供應通學生、教職員工簡便餐飲,由老牌寶號「胖媽」負責打理膳食,二號館的情況慢慢穩定下來。

記得二樓走廊尚有一台老式撞球枱,整修之後還可供學生課餘休閒,女生則喜彈鋼琴,每日上午七時至晚上十時都排滿練琴時間,古早杜聰明院長送贈的那台YAMAHA是正貨,調調音尚可應用,一時醫學院學生活動又重新露出些微曙光,動起來了。

還有學生活動中心從二號館整理出來,對公衛系也有些好處,大概那時上課的教室不太夠用。二樓那間合唱音樂教室及一樓的會議室排演室,白天全都提供給公衛系上課之用,因為學生社團使用時間都在晚間,所以空間能夠充分利用。當時公衛系主任是林瑞雄教授,每天早晨七時半左右他都在「胖媽」處吃早餐,非常風趣、友好,和筆者一樣喜吃熱騰騰的麵食,天天見面十分隨和。記得後來有次與他一道到南投山地鄉慰問公衛社服,途經草嶺山路,他開的私人座車車頭差點被土石流埋起來,當時筆者就坐在他的旁邊,驚險萬分,後來在加油站自助式洗車場清洗污泥,費了個把鐘頭才能上路。那台德國烏龜車真的回歸它原來的英雄本色(白色的烤漆成了土灰色)

值得一提的是二號館後來開設了餐廳,有福利金收入,感謝楊院長的裁示,該處的收入應用於該處管理的支出費用。否則當時學務分處既缺人手,更欠缺經費,學生活動中心的管理,夜間的看館費用才有了著落,學生才得以順利使用二號館。

八、學生活動文藝復興(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學生活動中心窩在二號館不久,楊院長就提出三個地方:()聯教館及圓形教室全部 ()藥理館 ()藥學系舊館供選擇作為新的學生中心所在地之參考。經過多方考量,以藥學系舊館最為適合,除了因靠近學生宿舍及體育館可以形成一條靈活的動線外,館內各個房間配置隔間的大小,兩層樓之高度適中。經院務會議通過撥支專款1,200萬元來裝修,但為考量支援體育館,因必須鋪設拼花木板地板之經費缺口,所以新的學生活動中心除了粉刷油漆及水電管路更新之外,將餘款8佰餘萬全部用來彌補體育館鋪設木地板之用。因為得到楊院長的同意與支持,醫學院之學生課外活動與體育活動場有了適當合用的場地而顯出生氣蓬勃的氣象。楊院長雖年事已高退休,惟其雄韜偉略,至今尚熠熠生輝。

杏林合唱團首先唱出佳音於民國77年起連續多年應北美醫學院校友會邀請,前往多倫多、波士頓、紐約、華盛頓D.C.、洛山磯、舊金山、休士頓等各大城以及夏威夷巡迴演唱並與當地校友會合唱團體同台演出。陳慧玲(現任小兒科副教授、醫師)、陳文翔(現任復健科副教授、醫師) 、馬惠明(現任急診科副教授、醫師)等均曾出任團長屢屢遠渡重洋與校友聯誼宣慰僑胞,至今尚為人津津樂道與懷念。巡迴演唱大都由黃伯超院長領隊,筆者隨隊輔導,在北美大陸南南北北,風塵僕僕,平安就是福。

管絃樂團雖然停社多年,也在校友關切及陳振陽教授(微生物學科)大力摧生下,終於從絃樂部份開始重新練習、演奏,後來逐漸增加管樂的部分,可見解散容易,再聚困難。經過陳教授數年悉心帶動之後,偶而在華燈初上楓葉婆娑的夜晚,二號館或基醫大樓一樓大廳飄逸出室內樂美妙樂音的旋律,增添不少醫學院的歡樂氣氛。

禮與樂原是一氣的,愛樂者的氣質會自然彬彬有禮,用心向學。這是樂教之所本,禮樂之所以為六藝之首的主要理由,也是在這個地方,於是學生活動中心增添鋼琴乙台,供學子習琴,後來景福校友會也送來一台平台三脚演奏用鋼琴放在基醫大樓大廳更增加了醫學院濃濃的音樂氣氛。還有有了適當良好的活動場所好辦事,橋藝社就在學生活動中心啟用後不久即連續三天舉辦全國醫學盃、B.T.U.橋藝比賽,展示了醫學院硬體與軟體不容忽視的真正實力。其他象棋、圍棋也槓上開花,很快地成為楓城學子喜愛的休閒益智活動。綠野社因有一個特別寬廣的畫室及工作間,除了水彩與油畫、篆刻又重發展起來,還額外容納了書法組自法學院帶槍投靠,一時之間熱鬧非凡。杏影社也有同樣情況,由於法學院沒有暗房設備和空間,我們是打開大門一視同仁,來者歡迎。

同時合氣道社原在體育館二樓因有玻璃鏡的安全問題也遷到學生活動中心一樓的大教室來展現實力,全國合氣道協會的王會長知名的教練親臨施教。那個時辰可以說是楓城學生社團活動頗為輝煌的歷史時刻,(學生課外社團活動亦有稱之為青年次文化)比之喻為有文藝復興之走向亦頗為恰當。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其實並無高論,是要重視青年學生的育樂趨向,導引學子身心健全發展而已。

九、上山下海醫療服務不停息

楓城的學子有個良好的風氣是在暑期參加醫療服務隊伍上山下海偏遠的漁村、農村、山地村落去實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盡量利用只有短短不用上課實習的暑期空檔付出一些愛心與關懷給予某些處於社會疏離的角落、亟需扶助的弱勢族群。這是一個已經成為醫學院長年以來的傳統習慣,由醫療團隊社內資深的學長,正在醫院實習的醫師、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教師們一系列的成員組成堅強陣容,帶領著年青熱情活力十足的學子,這些不畏苦、不怕難的生力軍專門要到那些醫療資源貧乏的地方去照顧勞苦失群的民眾,帶給他們一些社會的關愛與照顧,讓他們知道在學院那些純真的學子以及社會的良心並沒有把他們遺忘,並且也適切地把如何維護健康基本醫護常識傳遞給那些荒涼的角落,讓那裡的人們多少也能得到一些正確的生活觀念,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覺得生活,好好的生活,還是蠻有意義的。而且對年輕的學子來說也可以算是社會教育頗為重要的一環。

暑期出動的醫療團隊有五個,()台大醫服務團 ()漁村醫療服務隊 ()山地醫療服務隊 ()傳統醫療服務團 ()公共衛生社會服務團。根據古早資料,陳拱北教授(公衛系)在60年代早期就帶領醫療義診團隊到台灣南部去診治烏脚病患,並找出病因,宣導民眾不要喝含砷之地下水,才使得該項症狀獲得改善,慢慢烏脚病才告從此消除。到後來台大的醫療隊伍在台灣東部花蓮、台東等山地部落發現肺結核病隔代傳染、酗酒及營養不良對該病的影響,經過適當的宣導及醫護,生活習慣的改善,促使政府及地方的衛生機構著力加以推行立竿見影的政策方案,編列大量經費配合,使得山地民眾健康因而獲得較佳之維護。離島漁村牙醫資源困乏,離島民眾引以為苦,也由於醫療義診深入偏遠漁村導引政府衛生機構注意到地方的需要,作出政策性的調整補救措施而得到改善。至於偏僻山區部落就醫不便,也因醫療服務足跡的逐漸普及而得到多少幫助。

雖然學子們的醫療服務每年恆常的在做只能儘其所能做到點的局部工作,並且有時還要承擔著橋樑的角色,看起來能做的似乎不多,十分有限,但是從對社會整體來看,吾人認為其意義十分重大,因為醫療服務是一個可以脫離階級、階層身分侷限的地方,可以毫無保留自由表達對人關懷關愛的地方,是一個可以親身體驗為維護人類最基本生存的尊嚴而要要好好地活著的地方。

十、要怎樣收穫,就怎樣栽

我們的醫療服務團隊的領隊老師們如:連文彬教授、莊哲彥教授、陳榮基教授、金傳春教授、李龍騰醫師等則經常帶領著子弟兵冒著溽暑驕陽、颱風吹襲,幾乎是全台走透透,他們雖然犠牲很多寶貴的時間與精神,卻成就了臺大醫學院對社會醫療服務之優良傳承,尤令人打從心底感動與佩服,其中有些事特別予人深刻印象的,茲略述如后,其一、在某個暑期強烈颱風畢達來襲,自花蓮登陸,臺大公衛社服正好由金傳春教授領軍在花蓮五穀廟義診,那時花蓮全泡在水裡,剛好我們的慰問團隊等人夜宿紅葉村民宿,一夜狂風暴雨,樹木東倒西歪,幸得平安,晨起水深及膝,好不容易租到一輛休旅車,沿途親眼所見到處災情慘重,惟見坐鎮在五穀廟的教授及眾學生們毫髮無損,平平安安。反觀吾等狼狽不堪,時近中午,早餐尚無著落,由於五穀廟滴水不侵,大家說笑是大概風神遠遠見到了真神,趕緊掉頭走啦!

其二、某年暑期的慰問行程,在七月初,在澎湖七美漁村才看見過醫學系三年級的黃國晉同學在幫忙服務。返台後,七月底在苗栗獅潭鄉農村又再度見到黃國晉同學在忙著服務的事,然後到八月中旬在南橫桃園鄉見到的黃同學已經被南台灣熾熱的太陽曬成了黑炭頭,還口口聲聲說不累不累,一個暑期沒有多少日子卻是參加了三個不同性質的醫服團隊,樂此不疲,讓我們看到青年學子是如此有幹勁奉獻自已,盡量去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也讓我們看到純真的學子充滿著愛心去關懷這個社會需要扶助的人們。黃國晉醫師現在家庭醫學科任職,還有在外科任職的許文明醫師,也是曾擔任傳統醫服團長,以及醫代會主席,經常主辦醫服工作。事過多年之後,回頭看看當初的幼苗已經成蔭,方記胡適先生那句話:「要怎麼收獲,就怎麼栽」,猶銘記在臺大農業陳列館前,言深意重,令人難忘。

其三、在此還要特別感謝臺大醫院時任院長的戴東原先生,對臺大的醫療團隊的大力支持,有求必應,無論是人力(醫師)、物力(醫藥)都全力支援,義無反顧。有一年還准筆者請派牙醫系邱文正醫師專程到澎湖七美漁村義診去幫離島漁民拔牙,工作三天拔牙兩百多顆,七美鄉長首先登上手術枱開拔,後來頻頻感謝邱醫師,真的成了沒齒難忘的了。

其四、莊哲彥教授雖然去世已離去。但筆者曾在某次陪同莊教授在嘉義地區義診並慰問醫療服務團隊,當時他年近七十,為著要北返趕明早的課,他指令司機先生雖時近年夜仍然加足油門在北二高奔馳,淩晨二時半到臺北,其敬業精神的身影,至今仍然飄逸在我腦海,時刻難忘。

        其五、連文彬教授則公開表示醫療服務可以促進師生感情,並且好處很多,他時常鼓勵大家要好好努力的做下去,不要管那些蜚短流長,不正確的看法來干預。

十一、廣結善緣 楓城真是福地

說來有趣,學務工作好像何止是要輔導學生生活及課外社團活動,管理學生活動中心館舍,記得某次院務會議記錄有要求學務分處負責將學生活動中心前面及周邊草坪作美觀之整理。於是首先將在「高醫」看到美觀實用之九重葛花棚架建造起來,不兩年紅花綠葉滿棚成為學生休閒遊玩的好所在,若從基醫大樓高處遠眺更是美麗雅觀,可惜在90年代建造國際會議廳大樓時被移除,不知所踪。

那時沿著網球場周邊種了幾排泰國米蘭樹苗,而今偶然路過,米蘭樹日見高壯,依舊飄香。草坪通路兩旁種的龍柏樹苗也早已長大成蔭,散佈在草坪四周,尚蠻有可觀,看來當初這些樹木還在幼苗時每每冒著溽暑汗流夾背,或是在冷風蕭瑟的日子如常澆灌,並沒有白費功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應是等量齊觀,覩物思人,楓城誠然是塊廣結善緣的好福地。

註:本文「古早楓城雪泥鴻爪」共分三回報導,暫告一段落。欲知後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