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 第 254 期

創辦Investigator之心路歷程

醫學系六年級 李彥德

 

邀稿緣由

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 潘思樺助理教授

與彥德的認識要從2012年參與協助指導台大第一個iGEM隊伍說起,當時MED95的吳岸叡同學和一群來自不同學系的學弟妹組成了一個團隊準備參加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舉辦的合成生物學競賽,由於參與的學生多為醫學院的學生,是以當時還是醫學院院長的楊泮池校長希望我能幫忙,讓學生在我的實驗室從事一些相關的wet lab實驗並加以協助指導;看到他們能有傑出的表現很替他們高興,也很開心能認識這群活潑又對生物醫學研究工作有興趣的大學生。在iGEM比賽結束後,知道彥德他們這群學生秉持著對生物科學領域研究的熱忱,組成了名為The Investigator的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藉由舉辦文藝沙龍的模式,和大家分享生物科學的研究資訊,幫助大家了解到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並提早為自己的職涯做準備,這樣的精神很令我感動,也深深佩服這群大學生的勇氣與精神;是以這次就由邀稿的機會,希望能讓彥德寫出創辦The Investigator的心路歷程,不僅分享他們的經驗,也希望能鼓勵更多的學生加入參與生物醫學研究的領域,也非常謝謝彥德的分享。

 

The Investigator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是我在一年多前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所創辦的平台,旨在廣泛分享生物科學的研究資訊,幫助大家了解到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並提早為自己的職涯做準備。我們的網站於去年九月份正式上線,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了30多位的老師與學長姊(其中包含幾位知名的中研院院士與大學校長)經驗分享,舉辦過6場沙龍講座(例如海外留學講座、醫材創新論壇等題目),並以每個月為單位進行不同領域的主題報導。我們目前大約有二十多位成員,成員主要來自台灣,也有一些目前居住於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的成員,並囊括臨床醫學、基礎研究、生技產業等多元的背景組成,大家主要是利用研究或是工作以外的時間參與這個非營利組織。

Investigator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果,真的要感謝當初幾位有經驗的前輩的幫忙,以及一路和我一起奮鬥的夥伴們。而當初為什麼會創辦這樣的一個平台呢?一切的故事要從我大四那年說起……

大四那年,我剛好比完麻省理工的合成生物學競賽iGEM,那屆比賽由MED95的吳岸叡學長領導,也是台大第一次參與這個競賽。我在比賽的過程中認識了來自醫學系、生技系以及電機系的幾位非常要好的朋友,都對生物科學領域相當有熱忱。我那時相信我們比賽所累積下來的革命性情感,可以讓我們在一起做一件更有影響力的事情。而恰巧我在大三時,有擔任一份「台灣醫學生研究通訊」電子報的總編輯半年,這份電子報是由MED93的蘇俊翰學長所創立,也是一份以分享學思歷程為主的電子報,雖然當時在醫學生的族群中,對做研究有興趣的人很少,這份刊物的普及率自然也是不高,但我認為這個model非常的有前景,於是我就去找了蘇俊翰學長討論,看能否將這樣的報導模式拓展到更大的族群中,藉由更大的客群關注程度來推動編輯群的報導能量。

與俊翰學長幾次討論下來,我們參考了國外一些由學生發起的生物社群的營運方式,並引入了一些創業和商業管理的元素,墊下了目前Investigator整體發展方向的基礎。在對這個組織有基本的概念之後,我們接著去找了剛開始在台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的黃筱鈞老師(也是我們當初iGEM隊伍的指導老師),一起協助這個新平台的成立,有了黃老師的幫忙,我們很順利地在台大成立了「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作為我們的一個起點。後來蘇俊翰學長與黃筱鈞老師,也都成為了Investigator這個新創組織的共同創辦人。

接著,我把當初幾個iGEM的好朋友和醫學生研究通訊的舊夥伴一起找來,建立了我們大約十人左右的草創團隊,但這樣的草創團隊還沒有達到我們當初對Investigator所想像的規模。於是我們幾個人辦了一場從說明會、線上徵才到面試,為期三個月的公開招募活動,終於順利在去年五月左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團隊。我當時相信必須要把我們想做的事情包裝得夠專業,才能夠吸引到更資深、更多元的成員加入,也才能跳脫一般學生社團的形象,真正成為一個跨年齡層的職涯整合平台,而從結果來看的話這樣的做法似乎還算是成功的。

後面的故事就比較平順了。我們經過一個暑假的討論,奠定了現在Investigator報導與活動的基礎模式:

報導方面,我們每個月會選定一個主題(例如:神經科學),然後我們就會找這個領域的一位老師以及學長姊,請他們分享自己的學思歷程,讓想往這個領域發展的學弟妹可以得到一些啓發。另外,我們也會針對這個主題找十篇paper,作為我們facebook的小新聞,幫助大家了解這個領域最新的進展與未來的趨勢。除了前面兩者,我們還會找一位博士候選人,請他為這個主題撰寫一份mini-review,讓即使不是這個領域的朋友,也能對這個領域的整體發展有一個基本的輪廓。

活動方面,我們大約1~2個月會舉辦一場沙龍講座,主題都是目前比較熱門,大家比較容易感興趣的主題。例如我們曾經舉辦過iGEM project分享會、留學申請講座、醫材商品化論壇這類比較職涯導向的活動,也舉辦過以生醫工程、轉譯醫學、量化生物學為主題,比較學術主題導向的活動。但這些活動都是希望讓我們的讀者群能有機會與我們有面對面的互動,也可以在和講者近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得到報導所無法呈現的一些啓發。

創辦Investigator到現在,已經快一年的時間,過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問題,但都在成員們的全力支持下一路走了過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開始工作分配不均,組織溝通很沒有效率的問題,我們利用寒假的時間找到問題,並決定修正我們的組織架構,建立專案小組制度,下學期的運作也因此順利很多,工作較能平均分配到各負責人身上。此外,過去我們曾為沒有資深的老師可以指導我們所苦惱,而最近我們很幸運的找到了一位專門指導我們的周成功老師,周老師過去在科學教育與科普推廣上有豐富的經驗,他的加入也大大的為我們社群注入了更多新能量。

這個暑假Investigator正在進行新舊幹部的交接活動,並且準備招募新的一批夥伴,與我們共同來為台灣的生物科學社群盡一份心力。如果各位讀者對我們組織在做的事情有興趣,想要和我們一起努力的話,也可以藉著這次招募的機會申請加入我們!

 

今年五月Investigator大稻埕社遊

 

The Investigator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的相關連結:

1.      Blog: http://investigatortw.wordpress.com/">http://investigatortw.wordpress.com/

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nvestigator.tw

3.      Intro & Application: http://investigator-tw.strikingly.com/